系列報道“水利專家在一線”之十一:滁州、淮南篇
滁州、淮南市專家組分別由省水利規劃辦公室、省駟馬山引江工程管理處、省水利工程質量監督中心站三家單位組建,市級專家組2個,于7月19日趕赴滁州、淮南市,迅速深入一線,開展險情研判、搶險方案制訂和險情處置工作,并主動與包保廳(局)對接,陪同省領導察看水情、工情、險情,為防汛搶險建言獻策。截至8月11日晚20時,滁州、淮南市專家組累計協助地方成功處置險情21處。
處置全椒縣新河左側堤防涵閘漏水險情
新河左側堤防涵閘為灌溉涵,已建成約20年,洞身為直徑0.8米的圓管涵,進口位于寶塔村機耕橋下游約2米處,底高程較低,汛前封填,無啟閉設施。7月21日,新河水位超過保證水位1米,穿堤涵出口漏水量較大,當地政府已請求部隊在機耕橋下游一定范圍內,用麻袋裝土和散土對涵洞進口區域進行了封堵,并在涵洞出口設置了養水盆,但出口漏水量仍然較大。
7月23日下午,專家組到達現場后,聽取了現場人員的情況介紹,在察看涵洞進、出口漏水情況過程中,發現當搶險人員在機耕橋上游側活動擾動土料時,涵洞出口漏水渾濁,活動停止后,漏水變清,于是,專家組建議在機耕橋上游堤防護坡外側用袋裝土堆出擋水土體,用以觀察判斷進口區域漏水范圍,擋水土體形成后,發現其與堤防護坡之間水位明顯低于河道內水位,水流向堤防側滲漏明顯,故專家組推斷,機耕橋下砌石護坡與涵洞進口段之間形成了漏水通道。為驗證這一推斷,專家組提出在擋水土體與堤防護坡之間倒入墨汁,果然,在倒入墨汁后約10分鐘,黑色水體從養水盆內流出,顏色逐漸變濃,倒入的墨汁全部從涵洞出口流出,未見流向機耕橋下游河道。專家組的推斷得到了驗證,為進口封堵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據此,專家組提出了涵閘進口側封堵處理范圍及方案,并對涵洞出口已實施的養水盆提出了優化處理措施;同時提出如再遇大暴雨,采取挖除機耕橋右岸漫水道路、拆除漫水橋實體護欄等措施,以減少由于涵閘進口側封堵物占用新河斷面對行洪的影響。
專家組建議的搶險方案得到了當時來現場檢查的滁州市、全椒縣領導認可,被全椒縣現場防汛搶險指揮領導采納,并由部隊及時組織實施。經過處理后,涵洞出口漏水量減小,漏水險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處置明光市潘村洼地安淮圩蘇堤散浸滲漏險情
明光市潘村洼地處淮河下游,由東西澗圩、潘村湖圩及安淮圩三部分組成,總面積167.8平方千米,其中安淮圩面積約45平方千米,安淮圩直接防御外洪的堤防為淮河干堤、小安淮圩堤與下封閉堤(女山湖節制閘下游側)、上封閉堤(女山湖節制閘上游側)。安淮圩與潘村湖圩之間建有隔堤即蘇堤,蘇堤為旱堤,全長10.4千米,自2003年至今已連續17年未擋水。 7月28日凌晨1時左右安淮圩下封閉堤潰破,蘇堤需承擔起潘村湖圩、東西澗圩內十幾萬畝耕地和約2萬人生命財產的防洪保護任務。
7月28日晚破口進水抵達蘇堤,隨著圩內水位的升高,蘇堤背水側堤腳沿線普遍出現大面積散浸、滲漏現象,部分堤段滲漏出逸點較高,但大的集中滲漏點較少。專家組在蘇堤連續多日巡查中,針對現場出現的問題,先后提出處理建議:一是對堤防滲漏出逸點較高的滲水點進行挖溝導滲,回填砂石料以降低浸潤線;二是對蘇堤背水側平臺上水泥道路前存在積水的路段,進行開槽導水;三是對堤腳滲水較多的堤段挖溝排水至下游的排水溝渠;四是對蘇堤迎水坡部分薄弱堤段采取雨布覆蓋、袋裝石子壓重,對吹程較大的堤段,在堤防迎水側水位變幅區鋪設花雨布,以防風浪淘刷。
專家組提出的搶險方案建議均被采納,截至目前,蘇堤背水側滲漏量明顯減小,堤防基本穩定。
處置淮南市喬口排澇站滲水險情
喬口排澇站位于毛集實驗區焦崗湖鎮元新村淮北大堤處,主要向淮河排除內澇水。
由于持續降雨,為保障圩內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喬口排澇站于7月20日20時開機排澇。開機不久后,站內管理人員即發現壓力水箱上部地面(距離淮北大堤堤腳約20米)出現渾濁冒水現象,逐漸有較大水柱上噴。
7月20日,專家組連夜趕赴險情現場,到達現場后看到冒水點處周圍反濾圍井基本完成,出水為清水,但出水量仍較大。
專家組判斷是壓力水箱與箱涵接頭處橡膠止水損壞致使壓力水外溢造成的冒水險情。專家組建議,泵站停機,關閉外河側閘門,觀察反濾圍井的滲水情況,進一步查明冒水原因;現場安排專人值守觀察并加強對周圍堤段的巡查;做好搶險準備,現場備足搶險物料和機械設備,同時部隊在附近待命,如果淮北大堤出現險情,立即組織進行搶險,確保大堤安全。
7月21日凌晨1時,省淮河河道管理局專家組也趕到現場,聽取情況介紹并查看現場后,認為外河側閘門也存在漏水的可能,并緊急聯系省搶險隊潛水員待天亮后立即下水查看防洪閘門封水情況。
7月21日上午8時,省搶險隊潛水員到達后立即下水查看防洪閘門情況,并采用棉被對防洪閘門四周進行封堵。上午9時,對泵站壓力水箱上部吊物孔密封鋼蓋板進行泄壓,水箱內水通過密封蓋四周噴出,且壓力較大,同時圍井內已不再冒水。5分鐘后,吊物孔密封蓋四周噴水現象消失,圍井內的水位逐漸降低。隨后,泵站管理人員組織檢修人員打開吊物孔密封蓋,反濾圍井內的滲水全部消失,險情得到消除。
專家組要求抽排壓力水箱內的余水,進一步查找漏水部位,通知設計單位現場查看并提出處理意見。7月25日,設計單位給出了具體的加固處理措施,待汛后組織實施。
7月29日下午,專家組再次查看了喬口排澇站,經過連日不間斷的觀察,7月21日冒水現象停止后再未出現冒水,險情得到成功處置。